馆内新闻

以“三创”行动助推水族事业发展

 

以“三创”行动助推水族事业发展

 

青岛海洋科技馆大力开展“海洋+”科研创新工程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与深化改革开放并驾齐驱的一个新的动力和发动机,青岛市提出的“三创”战略发展目标,是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青岛海洋科技馆凭借在海洋科技领域的独特优势,立足海洋,大力开展“海洋+”科研创新工程,助推水族事业持续领先发展。

一、建设综合实验室,夯实海洋科研基础

为提升海洋科研技术水平,加强海洋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青岛海洋科技馆投入较大资金,建设了综合实验室,购置了超纯水机、PCR仪、凝胶成像仪、超低温冰箱、电泳仪、高温高压灭菌锅等18台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并配备了相应的实验试剂和器材。

目前,实验室已经正常投入使用,开展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水母物种分类鉴定、水母消化系统消化酶活性及其他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发病水母病原菌检测及抗病初步研究以及细菌培养等实验课题。在实验人员的努力下,各项实验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首先,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进行的有关水母消化酶活性测定的实验已取得初步进展。通过对水母消化系统消化酶活性及其他生理指标的研究,能够充分了解水母生理生物学特性,进而对于探究水母生长发育的最佳饲养条件奠定基础。该实验经过前期大量的摸索实验后终于得出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实验流程方法,包括从最初水母胃丝的获取到最终消化酶活性测定。到目前为止,通过实验检测到海月水母胃丝具有胰蛋白酶、胃蛋白酶以及淀粉酶活性,其中胰蛋白酶活性较强,淀粉酶活性很弱,推测这与海月水母的摄食习惯有关。

此外,结合形态特征,利用 DNA分子技术对采集水母进行物种鉴定。鉴于利用传统形态特征进行物种鉴定容易受到生物发育时期、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存在分类弊端,将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与传统形态学分类有效结合起来,能够达到精准的分类鉴定目的。目前,除了此前已完成的通过利用DNA分子技术对采集桃花水母的分类鉴定以外,实验人员又完成了日常采集到的球形侧腕水母和半球美螅水母两种DNA分子标记(COI基因和ITS区序列)的DNA分子测序。实验结果显示,所采集的球形侧腕水母DNA分子标记序列与数据库中球形侧腕水母的DNA分子序列相似度高达99﹪,结合其形态特征,断定为球形侧腕水母。而对于所采集的本认为是半球美螅水母的DNA分子标记序列分析显示:与数据库中半球美螅水母相似度较小,结合其形态特征认为,本次实验所分析的采集的水母属于美螅水母属,但不属于半球美螅水母,具体属于何种还需将分子鉴定与形态结合进行进一步系统分析。

实验提出理论,理论应用实践,实践总结经验,综合实验室有效地将产学研结合起来,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馆校共建,提升海洋科研水平

青岛海洋科技馆注重与海洋类高等院校的合作,积极实施馆校共建工程,优化合作项目,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巩固在同行业中的龙头地位。

青岛海洋科技馆与中国海洋大学开展了海洋生物饲养繁殖技术方面的合作,并签署了《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与青岛水族馆共建教学科研基地协议书》,在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综合与创新技能实验依托实验室”与“鱼类行为生态学实验室”设立共建实验室,双方在“提高水族动物抗病力的营养学途径研究”、“斑海豹血常规生理值的检测研究”、“绿鳍马面鲀人工繁育与观赏开发研究”三个项目展开了实验研究。“提高水族动物抗病力的营养学途径”的研究课题取得了初步成果,在鱼类、水母的饲养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通过对鲜活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的对比实验,综合鱼体的生长性能、免疫力、成本、货源以及对水环境的影响,获得了翔实的实验数据,在《中国水产》杂志上联合发表了题为《人工配合饲料与鲜活饵料对水族鱼类的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的论文。下一步将在营养、鱼病治疗、维生系统和共建实验室使用等方面继续加强合作,并申报省市级研究课题。

三、加强合作交流,拓展海洋科研空间

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海洋科技城,青岛拥有众多的海洋科研院所,青岛海洋科技馆不断加强与院所间的合作和交流,持续拓展海洋科研空间。

424,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合作举办了“走向深海大洋——‘科学’号海洋科考成果展览”。本次海洋科普主题展为期一年,展出的不同时期的3件科考船模型,浅海箱式采集器、拖网等2件实物,玄武岩、浮岩等5种海底矿石,深海怪蟹、平端深海偏顶蛤等11件生物标本以及10个视频文件,都是在国内首次向公众公开展出,对于展示我国海洋科考水平,普及海洋科考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各大主流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青岛海洋科技馆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合作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9年,与中科院海洋所郑守仪院士合作完成了《大海里的小巨人——有孔虫展览》;20115月,又与中科院海洋所生物标本馆合作举办了题为《冰海精灵——中国北极科学考察大型底栖生物展》;同年6月,选派专业人员作为中科院海洋所“创新团队”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2011东海(含长江口)科学考察实验研究海洋科学共享航次项目春季航次”浮游生物调查。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海洋强国和“一路一带”战略的推动下,青岛海洋科技馆与中科院海洋所的合作、交流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不断拓展海洋科研的发展空间。

四、申请发明专利,保护海洋科研成果

青岛海洋科技馆拥有馆藏海洋生物标本2万余件,居国内同类科普场馆之首。有十几米长的抹香鲸标本,也有几厘米长的水母标本,不同种类的标本保存方法千差万别,对于小型软体水生动物标本,按照传统方法,一般是用甲醛或酒精保存。业务人员在制作标本过程中发现,作为酒精或甲醛的保存液具有挥发性,容易造成空气污染,而且标本放置一段时间,就失去了原有的色彩。有些标本为了呈现出优美的形态,通常使用玻璃线或棉线捆绑固定,时间长久,标本出现变形或捆绑痕迹明显,最终失去了观赏价值。针对以上问题,业务人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查阅书籍资料,从选择保存液入手,经过分析研究,反复实验,最终确定选用凝胶作为保存液。由于凝胶的特殊性能,使用凝胶制作的标本,漂浮在容器中,不会变形和缩水,能够原生态地展示标本。凝胶不挥发,既能使标本保持原有体色,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便于运输和携带。为了将此项技术进一步推广和规范,相关人员将凝胶标本制作技术申请了技术专利。近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编号为201310611064.0的专利证书。

青岛海洋科技馆将更加积极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三创”行动,持续深入开展“海洋+”科研创新工程,为我市实施蓝色引领战略,建设全国蓝色经济领军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友情链接:

管理入口 | 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自然博协水族馆专业委员会 | 青岛新闻网 | 青岛海底世界 | 山东省科技馆

地址:中国山东省青岛市莱阳路2号 邮编:266003
电话:0532-82868088            
版权所有:    青岛水族馆      鲁ICP备170388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