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天地

探深海“蛟龙”今年“第一潜”


 

    7时14分,蛟龙号布放入水;7时18分,开始下潜;16时36分,抵达海面;17时02分,回收至甲板。近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印度洋完成中国大洋38航次首次下潜。此次最大下潜深度3117米,水中时间9小时48分钟,海底作业时间6小时5分钟。这是“蛟龙”号今年开展的“第一潜”,也是我国首次对西北印度洋开展深潜调查。

 

 

“第一潜”探秘“卧蚕”区

 

    2月2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卧蚕2号热液区开展中国大洋38航次首次下潜。本次下潜对潜水器的航行控制、均衡调节、水声通信与定位、取样作业等功能进行了系统全面测试,完成了潜水器技术状态确认,并开展了实习潜航员主驾驶实艇训练。潜水器按计划开展抵近勘查和取样作业,共获取硫化物样品4块,共计4.2千克;玄武岩1块,重18.7千克;短柱状沉积物插管3管,其中热液沉积物1管;近底海水16升。


    据介绍,本次下潜进行了环境参数测量并布放了微生物富集装置,开展了微地形测量,观察到枕状玄武岩和灰白色有孔虫砂,初步估计了卧蚕2号热液区范围直径约100米,烟囱体的高度达10米左右。本次下潜验证了大洋28航次在该区域的调查结果。


勘察海底金属硫化物资源分布


    蛟龙号最大的特点是可带科学家亲临海底现场,开展精细科考作业。通过精细调查、观测和对比研究,获取高精度数据资料和样品。据悉,科学家利用蛟龙号精确定位取样、近底观察与视像的技术优势,进行高定位精度、高空间分辨率的微地形地貌调查和多金属硫化物、热液流体等样品采集,以此了解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分布状况和成矿潜力,为未来我国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的选取和申请提供支撑。


    在接下来的潜次中,还将进一步评估该区域的资源潜力、提高相关科学研究的认识水平。


    大洋38航次是2月6日从青岛出发的。本航次共分三个航段,在西北印度洋、南海、雅浦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开展大洋资源和深海前沿科学调查,时间为124天,是一个海上连续作业时间最长、调查区跨度最大的“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也是潜次任务安排最多的航次。据介绍,这将是蛟龙号最后一次试应用性航次,也是总结性的航次,在此之后将对蛟龙号进行“大修”,转入技术升级阶段,升级后的潜水器将搭乘新的支持母船,并开始全新应用阶段。


蛟龙之前去过哪些地方?


    2009年8月开始,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先后组织开展了1000米级和3000米级海试。 2010年5月31日~7月18日,蛟龙号在中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中取得巨大成功。


    2012年7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北太平洋)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2013年8月8日,蛟龙号在位于东北太平洋的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详细勘查区,进行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首次下潜——工程下潜,最大深度5268米。


    2014年12月2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南印度洋圆满完成下潜科考任务,这也是蛟龙号在印度洋首次执行科学应用下潜。


    2015年1月14日,蛟龙号完成了在西南印度洋的下潜工作。


    2016年4月30日,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维嘉海山的西北侧成功完成科学应用下潜,这也是蛟龙号首次在这一海域搭载科学家进行下潜作业。



友情链接:

管理入口 | 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自然博协水族馆专业委员会 | 青岛新闻网 | 青岛海底世界 | 山东省科技馆

地址:中国山东省青岛市莱阳路2号 邮编:266003
电话:0532-82868088            
版权所有:    青岛水族馆      鲁ICP备170388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