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岛莱阳路2号的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原址(现青岛水族馆办公所在地)
据青岛市档案馆所藏的《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之目的及其沿始》和《科学》杂志第20卷第10期载,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的源头可追溯到中华海产生物学会。
筹建海滨试验所
1930年夏,中华海产生物学会在厦门大学成立,中华文化基金社及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各资助5000元作为学会经费。厦大生物系主
中华海产生物学会前后共举办四届研究会,取得了一批成果。后来由于两个基金会停止资助,经费短缺,无法维持,海产生物学会合并到了中国动物学会,并将6500元剩余经费转交该会,条件是该会须在两年内筹建一个海滨实验所。
在青岛设立海滨生物研究所
1934年3月,中国动物学会第四次理事会接受了中华海产生物学会提出的要求,开始讨论筹建海滨生物研究所事宜,并就此事与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和总干事丁文江相商。蔡、
这一想法与中国动物学会不谋而合。蔡元培和丁文江便以私人及海洋组中国分会的名义,向各方筹募经费。经过一年的努力,最终为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筹得3800元年度研究经费:(1)国防资源委员会每年捐助设备费 2000元;(2)青岛市政府和山东大学每年各援助经费1000元;(3)胶济铁路局每年认捐1800元。
考虑到青岛观象台有海洋学研究基础,太平洋科学协会海洋学组函请台长蒋丙然代为筹备。事实上,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一开始就由蒋丙然和山东大学
企业化运作管理模式
按照《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章程》,该所隶属于太平洋科学协会海洋组中国分组,由青岛观象台和山东大学共同主持,开展海洋生物调查研究与推广工作,并利用暑期举办讲习所,普及海洋学及海洋生物学知识,培训海洋学、海洋生物学人才。在众人共同努力下,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发展成为了太平洋科学协会中国分会四个著名海洋生物研究机构之一,进一步奠定了青岛在近代中国海洋科学体系中的地位,青岛由此逐步发展为中国著名的海洋科技中心。
1938年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时,“借用”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美其名曰山东产业馆,实际上是把这里变成侵略者大量掠夺山东及沿海各地重要资源的情报搜集地。1941年,远在北京大学的蒋丙然、武兆发等理事会理事向日伪青岛特别市政府提出,另拨地块建筑新所址,遭到日伪政府拒绝。
实际上,在日本侵华战略下,开展海洋研究无异于与虎谋皮。
□周兆利
本文转自《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