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的动物学领域刊物《Zoologica Scripta》近日刊发,正式确认采集自浙江台州和舟山的“中华二叉摇蚊”为海洋昆虫新物种。据悉,该新物种因翅膀退化丧失飞行能力,但可在水面滑行。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晓龙博士表示,“中华二叉摇蚊”最早由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齐鑫在2012年首次在舟山群岛的西闪岛发现,随后多次在台州市三门县的海水养殖鱼塘内大量发现。
齐鑫指出,该新物种的形态特征、运动方式,以及生活环境与已知的摇蚊科种类有很大分别,它们不能飞却能在水面滑行;每年夏初或早秋,大规模羽化期大约2星期,“我们推测它的幼虫能在海水中生活,是理想的海洋水产经济动物(如海水鱼、青蟹等)的开口饵料”。
林晓龙则指,“中华二叉摇蚊”的交配方式也与众不同,雄性成虫能在水面快速滑行,“与其他雄性成虫战斗,获得与静止于水面上的雌性成虫的交配机会”;林晓龙还指出,该新物种隶属于双翅目,摇蚊科,考虑它的祖先幼期生活在淡水,推测其形成可能在1900万至2900万年前,其祖先类群适应了海水的环境,产生出特异性的形态结构,以应对恶劣的海洋环境。